今天貌似要泼出冷水。
小程序并不是适合所有创业团队。对产品、对社交截然不同的理解,已经开始淘汰不同人群。用易简总裁黄永轩的话说,这是理工科人的时代了。
自媒体行业的人多会熟悉黄永轩,他是广州自媒体的一杆旗帜。当小程序来到后,他也是最早呼吁关注、推荐小程序的人,曾一篇讨论小程序的文章就吸引粉丝3万多人。此后,他的团队开发了800多个小程序。不过在回顾这些开发和推广过程时,黄永轩坦率提到,其中无一引爆。如果换成自媒体,估计早有100多个账号爆发了。
似乎,小程序在剔除文科生和自媒体人?
其实也不是。只是微信从内容红利期进入了产品红利阶段,要求企业和创业团队对产品、社交的理解完成不同了。对应的产品、市场、运营、传播、获客等统统都发生了变化。
黄永轩在讲述自己转型的同时,其实在说大分工,关于不同团队、不用擅长的分工。现在,这支广州优秀的自媒体团队选择了和其他小程序团队深度合作、用自己丰富的自媒体资源和流量来支援各个小程序团队引爆。
7月29日,见实科技在广州组起小程序大神局沙龙,黄永轩讲述了自己从2014以来对微信生态的观察,从公众号时代跨到小程序有什么变化,怎么玩。走,一起回到现场,听他详细说。
2009年我自己创业做一个网站,烧了很多钱。当时90%精力需要花在技术、产品上,只有10%的精力做我擅长的事情,这样的公司能不垮吗?必然垮!后来到移动互联网我们做了APP,那时候50%精力放在技术上,50%放在内容上,还能活下去。
2014年我们完全All in到微信生态。原因非常简单,因为我们是文科生,没有任何技术背景。公众号创业的人90%就是一穷二白,他不是追风口,是没有办法。新生态出现了,没有技术成本,三百块钱注册就完全搞定了。All in微信生态后,我们只留10%的人做原有业务,90%全部进入公众号领域。
当时两个逻辑判断:第一点就是生活越来越忙,生活方式改变了。微信创造了新的生活方式,导致人的文化需求和商业需求也必然变化,这是最大的逻辑。第二点,公众号是一个SaaS平台,你懂怎么用就行。
2015年初我们这些做微信的一起开会,大家都灰头土脸,所有人手上抓着一堆号,比如视觉志已经有三五百万的用户,十点读书当时也是大几百万用户,但都没法赚钱。从2015年10月份有了转折,2016年的数据已经很高。我们那时认识的徐志斌,他那时从腾讯出来去微播易做副总裁,经常和我们在一起探讨,到了小程序后我们又到了一起,他做了“见实”。
从2014年—2016年,一直做公众号下去,很清楚即便不懂技术,只要有互联网基因就能做起来,因为公众号天花板很低。所以公众号越来越像传统媒体,每天开编审会、定标题,跟传统媒体一模一样。最好的收入方式就是广告费。
到2017年,公众号触顶天花板。
所有生意都是流量,特别在微信都是做流量的生意。今年的形势变化非常大。以前大家在微信上做生意第一个感觉是流量大,一直以来都很富余。但从今年4月份以后,整个微信的流量突然没有了,从来没有的现象,很可怕。
我们刚刚做了一个军事号,2000块钱测试推广只来了100个用户,现在不是有钱就行了。我们有一个兄弟,春节后想用2千万砸几个时尚号,到现在100万都没花出去,根本花不出去。
公众号已经是一个模块化的东西,流量没有了,内容又那么难,所以都去做小程序。公众号我们在继续做,还做了一万台体脂秤放到线下,一天有10万左右的新增用户是通过体脂秤过来。但是我们不外卖,全是通过自己的号,做健康、读书等等,否则今年我们根本做不了。
我刚才说这么多,意思是整个微信经过4年—5年的发展,第一步是内容红利,就是做内容的人好赚钱;第二步是流量红利。但2018年以后,这两个红利其实很难了。
现在看,下一个出口必然是小程序。只是到小程序这波,我们就很吃力了。
2016年9月小程序内测时,我就投了一家公司。当时不知道要做什么,但就是一定要投。钱是预着亏的,用来熟悉这个行业,果然半年就亏完了。但是也让我知道原来小程序的技术要求不高,但是对产品的规划要求很高。小程序是一个PaaS平台,你在上面做一层自己的应用,搭自己的结构。
我经常说,如果不做矩阵单个公众号一年赚一个亿不现实。但小程序只要产品跑出来了,一个月赚一个亿、两个亿、三个亿都是很正常的事情,关键是怎么做。昨天我和志斌一起参加新媒体会议,上半场是文科生的,下半场是理科生的,就像公众号和小程序一样,现在已经正式进入了理科生阶段。
比如,拼多多的核心是什么?它是游戏团队。网易严选为什么做的好?网易是邮箱团队。他们都是做人性的研究,从人性去分析,不是卖货。做游戏的人就是研究人性,怎么收费,哪个关卡让你付费,所以整个设置里面,比如砍价,都是游戏打法。
比如“海盗来了”,大家很清楚在H5年代“海盗来了”根本推不动,到了小程序上,他们利用“头脑王者”这样一个用户积累,包括原来这么多年的产品积累迅速做出来,现在可以做到月一个亿的流水。
我是全国最早讲小程序的,包括写文章鼓励大家去做小程序。不幸的是我们自己做了800个小程序,无一成功。如果我做100个公号,起码能成30个—40个号。过去只要抓好内容、流量就行,但产品不行,抓不住。好在成本很低。
擅长内容和流量思维的人,很难在产品领域同样擅长。媒体人擅长的公众号时代,也很难在小程序时代中继续领跑,同样擅长产品思维。就如同我们早期做网站不擅长,到了公号擅长一样。今天到了小程序又继续是我们的短板了。
公众号+小程序是标配,但做公众号的人做小程序是不是最保守?假如有五千万流量,我做了一个小程序,感觉很容易到导流。模板消息一推送,30%的用户都来了,但到现在为止,没有看到一个公众号的公司做成功过一款小程序。
线上产品这块,我基本上都认输了,但是认输不代表我不做这个事情,我会找合作伙伴一起干,这就是我对目前市场的总结。有产品思维的人,有技术能力人,绝对是你们的春天,别人都不行。
我认为小程序中,零售业是最大的机会。去年我直接跟一些传统企业合作,利用小程序提高店面的场景体验、提高坪效,现在那些小程序用户已经接近500万。
如果你们做产品,现在又遇到一个问题,流量在哪里?
小程序在2018年春节前爆发,用户从几千万一下子爆到2点多亿。但4月份以后这个数据没有动过,涨不上去,也下不来,2.8亿这个坎一直都没有跨过去。
一个月前小程序的用户成本多少钱?3毛—4毛。今天多少钱呢?1块!小程序的留存跟公众号比差远了。公众号的粉丝是你的,你可以拉到APP,拉到H5,拉到什么地方都没有问题,但小程序做不到这点。
你不能指望你的产品牛到不用找流量主,我估计下个月(成本)会到2块钱。2014年广点通开通之后,很多人砸一千万一个月回本,就从广点通分成,这个事一直到去年还有得做。现在小程序也走过一样的过程,3毛5成本砸进去,3个月—4个月回本。1块钱,就要7个月回本。如果是2块钱,1年回本。产品这块,你还是要跟流量结合。
小程序的机会在哪里?内容红利过了,流量红利过了,现在是产品红利。但同时对企业的要求也高了,这让我特别焦虑。所以今年开始我们不做开发,都是找合作伙伴。你们做好产品,我们做好流量,一起合作。
黄永轩:我们有大的电商模板,做了很多类型也包括做了自己的产品。跟甲方做了很多,如根据你行走步数到店领取奖品等。我们还做了优惠券小程序,一直想找一个模式。后来我们发现目前小程序类别里赚钱的应该是游戏,其他赚钱的我还没有看到。
Q2:当时做了800个小程序,没有起来量?
黄永轩:我们起了量却很难留存,因为当时入口很隐蔽。附近小程序准备出来的时候,我们是欢呼雀跃的,认为可以是一个入口,结果也没多少用。
Q3:你们现在还会继续做小程序吗?
黄永轩:会做,但是要基于场景做。比如有些合作伙伴有流量、有资源、有场景,针对这些我们甚至可以成立合资公司来做。但具体线上产品我是不想做了。
Q4:你们现在的粉丝量有多少?
黄永轩:我们原创号有两千多万粉。这个行业分两个类型,流量号就不好讲了,现在跌的很厉害。
Q5:怎么看个人号跟群的价值?
黄永轩:如果你是一个中小企业,或者只做线上产品的企业,我觉得公众号+小程序基本就够了。如果你是比较大的企业,用户需求有很多方面,个人号和群肯定要用。
个人号和群这块,可以关注一个事情,就是企业微信。我昨天接到的消息是企业微信在做比较大的动作,包括你的群、个人号管理,最好是合在一起的。我们也做过很多个人号和群,挺难管的。
Q6:当时你们怎么管?
黄永轩:失败了,就没管了嘛。最简单的生意还是做公众号,安安静静的做一个小程序,这个标准是对的。
我对互联网今后发展的看法是: 99%的企业用公众号+小程序基本上就可以满足他的需求。1%的企业是大企业,肯定要做APP。现在看小程序引流特别快,关键是留不住。中小企业做APP很容易掉到坑里面,不难做但是很难管。
Q7:你们整个团队是怎么管理的?
黄永轩:我们原来的开发团队已经走了,因为做了800个小程序还是毫无方向。我们现在是一起共享红利,参股、投资的合作方式都可以,但我不希望采取外包,外包在技术方面跑不动。